Miruku Psychotherapy
    線上預約
    • Home
    • 最新消息
    • 品牌故事
    • 體系簡介
    • 環境介紹
    • 團隊成員
    • 行政團隊
    • 服務項目
    • 關係相談
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• …  
      • Home
      • 最新消息
      • 品牌故事
      • 體系簡介
      • 環境介紹
      • 團隊成員
      • 行政團隊
      • 服務項目
      • 關係相談
  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Miruku Psychotherapy
      線上預約
      • Home
      • 最新消息
      • 品牌故事
      • 體系簡介
      • 環境介紹
      • 團隊成員
      • 行政團隊
      • 服務項目
      • 關係相談
  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  • …  
        • Home
        • 最新消息
        • 品牌故事
        • 體系簡介
        • 環境介紹
        • 團隊成員
        • 行政團隊
        • 服務項目
        • 關係相談
    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  Miruku Psychotherapy

      你是慣性「自我拒絕」者嗎?

      5個常見的自我拒絕跡象

      · 創傷議題

      你是慣連結性「自我拒絕」者嗎?

      自我拒絕,這是一個大家不太熟悉的概念,通常指的是我們忽視自己的需求、情緒、慾望和價值觀的狀態。

      自我拒絕,可以說是一種具有相當破壞性的「心理習慣」,比如說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總是在意別人的感受,多過於對自己的關注。你可能覺得自己不值得得到好的照顧,因為你相信你的需求跟別人相比,根本就不重要。

      當一個人處在自我拒絕的心理狀態時,我們會失去自我,很容易隨波逐流,甚至寧願討好他人也不願意正視自己的需求。

      有時候當我們處在某些令人難受的情緒時,自我拒絕的習慣會讓我們逃避去面對自己的情緒,可能我們會刻意壓抑情緒,也可能試著做其他事情來忽略它。不管如何,與其面對情緒,我們更傾向用無意義、甚至有害的方法來迴避這些令人痛苦的情緒,像是上網、酗酒、暴飲暴食、抽菸等等。而這些行為的背後,是因為我們拒絕和自己的情緒站在一起。

      .

      自我拒絕使我們無法觸及到內在議題的核心,並且逐漸和自己疏遠。

      .

      .

      自我拒絕的跡象

      .

      1.刻薄待己:覺得自己深深不值

      你總是嚴以律己、寬以待人。也就是說你對自己無比的苛刻,不斷往自己身上找缺陷。但你可能沒有意識到,你之所以嚴格是因為你不覺得自己夠好,你不相信自己值得,但事實上你的作為已經夠好了。

      .

      2.失去界線:允許別人睥睨自己

      你總是很容易在人我界線中退守,讓別人對你予取予求。儘管事後心中煩悶而委屈,但你並不覺得該為自己做任何辯護。

      .

      3.刻意疲勞:拒絕與自己深層連結

      當你拒絕自己時,你同時也拒絕和自己深層的情緒連結,甚至將它們推到一邊,你用盡力氣迴避它們,而讓自己處在疲乏又空虛無意義的狀態。

      .

      4.過度討好:總是慣性取悅他人

      大部分你做的事情,目的都是用來取悅別人。甚至違背自己的意願、感受或身體感覺也在所不惜。

      .

      5.隱藏自我:疏離否認自身的需求

      你避免向別人表達你的想法、感受或意見。因為你心裡總是有種感覺,覺得自己的目標、興趣、夢想什麼的,都不重要。一但你拒絕自己,你就放棄了關心自己的機會。

      .

      .

      我們為什麼會這麼做呢?

      .

      自我拒絕是一種人們面對長期壓力下的反應方式。許多臨床經驗與調查發現,自我拒絕和我們小時候的教養經驗有關,比如家人不當對待、言語肢體虐待、情感忽視等等的教養方式。

      當一個孩子在忽視、否認甚至身心言語虐待的環境中長大時,我們很難有機會能夠真正的了解自己、探索自己,甚至沒有機會能好好體會感受每一份經驗所帶來的情緒,以及情緒的意義,以至於我們失去了和自己連結以及整合的機會,這就讓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善待或照顧自己。

      .

      舉一個最簡單又輕微的例子。你想想看,當你考試考了一百分回到家,得意的正想跟家人分享時,結果被狠狠潑了一頓冷水:

      「你以為你很厲害了嗎?我跟你說,世界上比你厲害的人可多了,你這點分數根本完全就沒意義」、

      「考一百分就了不起嗎? 你以為是你的功勞嗎? 那是別人太爛,不是因為你厲害」

      當你的喜悅被完全的否定之後,你學到一件事情;這些開心根本沒有意義,甚至是一種很不好的反應,你沒資格為自己感到開心或得意。漸漸的,你習慣拒絕去感受這些情緒,因為這些感覺都讓你覺得自己不配。

      .

      但這不是你的錯。年幼的你,沒有太多選擇與判斷的能力,為了能和家人在情感上有所連結,就算處在一個充滿負面氣氛、有毒教養的環境中,你很自然的學習隱藏或忽視你的感受,透過這種內心的強忍,你才能在偽裝的冷靜中生存下來。

      可是這樣積年累月下來,我們不斷被迫忽視內心的經歷和感受的結果,就是把一切都麻木化了,然後你帶著這種空虛在親密關係中遊走,然後不自覺的在關係中隱藏、壓抑以及漠視自己的需求與感受,直到這種空虛吞噬掉你,毀壞了關係。

      .

      有時候當我們意識到這一切可能是童年的創傷在背後偷偷作祟時,往往現實中的關係已經陷入了難以處理的深淵,因為遠在關係出問題之前,我們就已經不自覺的慣性自我拒絕。

      .

      解開封印的自己之前,先試著看到自己塵封的原因。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上一篇
      別讓"被否定",否定了你
      下一篇
      妳的創傷原型是什麼?
       返回網站
      Strikingly出品
      Create a site with
      This website is built with Strikingly.
      Create yours today!

      This website is built with Strikingly.

      Create your FREE website today!

      所有文章
      ×

      快要完成了!

      我們剛剛發給你了一封電郵。 請點擊電郵中的鏈接確認你的訂閱。

      好的訂閱由Strikingly提供技術支持。

        FB粉絲頁
        聯系我們
        LINE@